服务过10000门店后,我总结了连锁品

今天,在我接触的企业里,没有人再讨论要不要做私域了,优秀的企业已经在思考如何可复制、可持续、规模化的问题了。只有拥有了系统化方法、标准化流程和专业化团队,企业才能在私域运营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快。

做培训和做咨询最大的差别是,前者只管“吹NB”,后者“吹”完了还得干。

所以,我做每个咨询项目时,都要付出大量的心血,这个过程实在是煎熬。首先是海量行业资料的搜集分析,再是接连几天的一线门店调研,有时候还得跨省调研,来回奔波。再接着是企业人员访谈、企业培训、方案设计及反复论证研讨、给执行团队讲解方案,最后还要跟踪落地。

折腾一番,只有最后达成了预期,客户满意了,我们才能拿到尾款。幸运的是,至今我们还没遇到客户拖欠款项的情况。

过去的很多年里,我都是这么过来的。每接一个咨询项目,都要带着团队把上面的工作重复做一遍,要在2-3个月内出成果,所以每次都感觉像大决战,不敢有丝毫懈怠。也正是经过了这样“自虐”式的历练,我们才积累了别人没有的经验,也敏锐地发现了很多行业存在的问题。

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我服务过的很多“连锁品牌”。虽然他们的具体产品不一样,私域运营方式不同,但因为都具备“连锁经营”的特征,在私域运营中体现出了很多共同的问题。

01节奏,决定了成败

做一件事,节奏很重要。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快,具不具备快的基础,这些问题会影响最终的成败。

我服务过的这些连锁品牌,少则有家门店,多则有家;营收上少则20亿,多则亿以上。这样的企业,一旦决定要做什么事,尤其是涉及全国范围门店的,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都是巨大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经过前期试点打样,跑通模式,验证效果,绝不敢冒然推向全国。

越是大企业,在重要的事上,越是先慢后快,先繁后简。

面对这样的客户,通常我们要先对企业做初步了解,罗列出几个调研维度,比如客流量,店长配合,门店员工,产品种类等等。在打样试点时,会先选择一个区域的门店,或几家门店,数量不能多。

比如,之前在做某母婴企业时,他们的店铺比较集中,我们就选取了10家门店;再后来服务钻石品牌,第1个月选了4家门店,第2个月增加到8家,循序渐进。

有了这个过程,一旦门店试点成功,接着就要扩大规模,同时进一步完善私域运营的标准流程。这就需要在试点中先做细,做重,记录详细数据和问题,后面才可以提炼,规避问题。

这套标准的工作流程,我总结为“5个1”工程:即一个私域战略,一个组织架构,一套运营流程,一套考核标准,一套数据报表。

有了这个东西,就能复制全国了。

所以,对全国性品牌,要可复制、规模化,不管哪个行业,总归首先要做好试点打样第一战。

02组织模式,决定运营效率

总部、区域、门店如何配合?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私域团队搭建和运作模式的问题,关键在于运营团队“责、权、利”的明确。

很多连锁品牌会想当然,把私域运营这件事完全交给门店去做,想着是为门店服务,解决门店的流量和销售问题。

我在服务第一家连锁品牌的时候,就遇到了这个情况。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huacaijing.com/zysx/141919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