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原料龙头,华熙生物四轮驱动发展,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红塔证券于快)
1.公司简介: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龙头,四轮驱动业务模式促发展
1.1.透明质酸原料业务起家,逐步拓展下游应用领域
华熙生物是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透明质酸全产业链平台企业。
年公司前身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开始用微生物发酵法量产透明质酸,年公司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商。
年公司国际首创酶切法大规模制备低分子及寡聚透明质酸,进一步实现技术突破。
年公司开始拓展医疗终端业务,凭借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交联透明质酸真皮填充剂“润百颜”拓展医美领域,和年凭借海视健透明质酸钠凝胶和海力达玻璃酸钠注射液拓展眼科、骨科等领域。
年公司拓展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第一款含透明质酸的润百颜玻尿酸舒润水感保湿喷雾上市。
此后又陆续推出夸迪、BM肌活、米蓓尔等护肤品牌。
年公司拓展功能性食品业务,推出黑零、水肌泉等品牌,形成了原料业务、医疗终端产品业务、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功能性食品业务四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1.2.股权结构集中,管理层专业背景深厚,股权激励彰
显发展信心公司股权结构集中且稳定。
截至Q3,公司前五大股东为华熙昕宇投资、国寿成达、朗运投资、中金佳泰贰期、天津华杰海河医疗,持股比例分别为58.93%、7.16%、1.61%、1.49%、1.37%。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赵燕女士,通过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华熙生物58.93%股份。
公司管理层具有技术、管理等专业背景,经验丰富。
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女士为生物专业学士、美国福坦莫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拥有生物和管理复合专业背景,在华熙有多年的管理经验,具有较高的行业敏感性。公司研发团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郭学平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其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的专家。
其他核心技术人员包括刘爱华、栾贻宏等,均有医药相关专业背景和研发经历。另外,公司也积极聘请了专业管理人员进行运营和战略管理。
股权激励目标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公司于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合计授予万股,占总股本的1%,分为首次授予和预留授予。其中,首次授予万股,占总股本的0.80%,激励人数人,授予价格77.59元/股(调整后);预留授予96万股,占总股本的0.20%,激励人数名,授予价格元/股。
从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看,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四个会计年度,以年营业收入或净利润为基数,设置以下考核目标:
1)-营业收入增长率触发值为48%、72%、96%、%,目标值为60%、90%、%、%;
2)或-净利润增长率触发值为16%、28%、40%、52%,目标值为20%、35%、50%、65%。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率.40%(以年营业收入为基准),净利润增长率48.15%(以年净利润为基准),满足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要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有望绑定核心人才,激发企业活力。
1.3.营收持续高增,盈利能力边际改善
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稳健。-年,公司营业总收入由8.18亿元增长至49.48亿元,CAGR为56.83%。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35亿元,同比增长51.58%。
公司营收增速较高主要系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表现亮眼,-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占比由11.63%提升至67.09%,已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H1在疫情反复致行业承压的背景下,公司护肤品销售收入仍同比增长超过75%,显示出一定韧性。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2.22亿元增长至7.82亿元,CAGR为37.00%。H1实现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增长31.25%。近年来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小于营收增速主要系发力C端业务导致费用投入较多。
从毛利率看,公司毛利率较为稳定,整体保持在80%左右的较高水平。同业对比看,年公司毛利率处于行业上等水平,仅低于爱美客。
从费用率看,公司期间费用率的提升主要来源于销售费用率的提升。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由15.34%提升至49.24%,主要系2C模式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占比提升。
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化妆品在品牌建设初期通常需要较高的销售费用投放,护肤品业务收入占比的提升拉高了渠道宣传推广和营销投入费用。公司较为注重研发,-年,研发费用率由3.14%提升至5.75%。
从净利率看,销售费用率的提升压缩了净利率,-年,公司净利率由27.17%下降至15.67%。
同业对比看,年公司净利率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但考虑到公司毛利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以及护肤品牌逐步度过初始成长期开始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公司费用率有望下降,净利率有提升空间。
盈利能力逐季改善,提质增效成果初显。
从分季度销售费用率和净利率的图表可以看出,二者基本呈现反向走势。Q3-Q4销售费用率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同期销售净利率整体在波动中持续下降,Q4达到低位。Q1销售费用率环比下降明显,表明公司已逐步开始优化费用投放,在降低超头占比、践行大单品战略等措施下,净利率迎来改善拐点。
公司Q4/Q1/Q2净利率分别为11.5%/15.8%/16.0%,环比逐季提升。Q3净利率环比下滑主要系报告期内来源于政府补助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减少。
另外,对比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增速,公司Q2实现营业收入16.81亿元,同比增长44.9%,Q2实现营业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46.9%,Q2营业利润增速已快于营业收入增速。
2.原料产品业务:透明质酸原料增长稳健,其他生物活性物蓄势待发
2.1.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龙头,产能进一步扩张
-年,公司原料业务收入增长稳健,除年因疫情影响同比增速为负外,其余年份均为两位数同比增长。年/H1原料业务收入为9.05/4.61亿元,同比+28.62%/+10.97%。
从原料业务构成看,公司主要经营透明质酸原料和其他生物活性物,年透明质酸原料收入为7.51亿元,同比增长18.52%,其他生物活性物收入为1.54亿元,同比增长.33%。
透明质酸原料业务收入占比高,但其他生物活性物收入增速快,在公司原料业务中的收入占比已由年的1.91%提升至年的17.01%。
透明质酸又名玻尿酸,是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天然直链多糖,作为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分布于眼玻璃体、关节、皮肤等部位,随着年龄增长体内含量逐渐减少。
良好的保水性、润滑性、黏弹性、生物相容性等理化性能和生物功能特点决定了其具备极高的应用价值。按用途划分,透明质酸原料可分为医药级、化妆品级、食品级。
从量的角度看,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分品类市场规模(按销量计)食品级化妆品级医药级,分品类规模增速(按销量计)食品级>医药级>化妆品级。
-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由吨增长至吨,CAGR为14.42%,其中,食品级/化妆品级/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市场规模分别由.7/.9/16.4吨增长至.6/.6/28.8吨,CAGR为18.78%/9.94%/15.12%。
沙利文预计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规模将达.2吨,食品级/化妆品级/医药级将分别达.7/.1/51.4吨。
从价的角度看,医药级化妆品级食品级。
根据招股说明书,年度公司注射级/滴眼液级/化妆品级/食品级原料产品平均售价分别为.19/.96/.81/.36元/KG。
从毛利率的角度看,医药级化妆品级食品级。年,滴眼液级/注射级透明质酸原料毛利率为87%/91%,化妆品级透明质酸原料毛利率稳定在75%左右,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毛利率为53%。
医药级原料对生产技术、质量控制、注册的要求较高,且各国对医药级原料市场准入均有严格的标准,售价远高于化妆品级和食品级原料,附加值最高,H1公司医药级HA毛利率为87.06%。
年,公司化妆品级HA/医药级HA/食品级HA营收为3.91/2.52/1.08亿元,同比+15.98%/+15.82%/+36.85%。
医药级HA营收增长主要系海外市场资生堂透明质酸钠原料逐渐退出,公司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以及国内市场滴眼液级HA需求增加。
食品级HA营收增速较高主要系国内市场食品级HA政策的放开。公司申报扩大透明质酸钠在普通食品中的应用(年5月透明质酸钠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可应用于保健食品中),年1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批准透明质酸钠为新食品原料,可应用于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中。
公司原料业务的竞争优势为:
1)技术和产业化优势:
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的低分子和寡聚透明质酸的酶切技术,及高、中、低多种分子量的分段控制发酵和纯化精准控制技术,实现产品分子量范围低至2kDa高至4,kDa的产业化技术突破。
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供应商,开发出超过个规格的医药级、化妆品级和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产品,并实现在低成本基础上的大规模量产,产品广泛应用于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功能性食品及普通食品领域,并涉及宠物、生殖健康、口腔、织物、纸品等新领域。目前公司透明质酸发酵产率可达12-14g/L,产能为吨,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
2)认证壁垒:
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上拥有全面的全球注册资质,仅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方面,公司已获得注册备案资质超过30项。
3)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稳定的经销渠道和用户,是多家国际性医药、化妆品、保健食品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全球客户超过2,家,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与客户合作已超过20年,关系稳固,客户粘性高。
公司逐步从原料产品的供应商升级为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通过华熙生物研究院为客户提供专利授权、数据分析,赋能客户发展,增加客户粘性。
下面我们从产能、产销量、均价等角度对公司的透明质酸原料业务收入进行分析与测算:产能方面,年公司全资收购东营佛思特,新增吨透明质酸产能,年天津工厂生产线正式投产,新增吨透明质酸产能。
另外,目前公司已掌握无菌产品生产技术,正在东营厂区开工建设无菌HA产线,布局高端透明质酸产品,进一步提升公司原料产品科技力和市场竞争力。
假设-年透明质酸原料产能保持吨(济南工厂吨、天津工厂吨、东营工厂吨),我们预计天津工厂投产初期产品销售规模与设计产能差异较大,产能利用率较低。随着产线爬坡和客户逐步开拓,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将逐步提升。
市场份额方面,公司作为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龙头,年全球市占率(以销量计)为39.74%(通过公司HA销量/弗若斯特沙利文口径的全球销量计算得到),同比+7.19pct。预计随着产能扩张,以及资生堂等公司逐步退出医药级HA市场,公司全球销量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价格方面,-年公司透明质酸原料均价整体呈下降趋势,我们认为这或与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价格更低的食品级HA销售占比提升有关。
年为国内透明质酸钠应用于普通食品的“元年”,食品级HA销售增长提速,预计-年食品级HA销量占比缓慢提升,透明质酸原料均价微降。根据以上假设,我们预计//年,公司透明质酸原料收入为8.08/9.46/10.84亿元。
2.2.合成生物技术聚焦六大类生物活性物,“HA+胶原蛋白+其他生物活性物”架构初显
以合成生物为驱动,利用创新细胞工厂研发创制六大类生物活性物质。秉承着“让每个生命都是鲜活的”企业使命,公司主要聚焦在6大类有助于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物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1)功能糖类: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等。
2)蛋白类:如胶原蛋白等。
3)氨基酸及衍生物:如γ-氨基丁酸、依克多因、麦角硫因等。
4)多肽类: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在护肤品、功能性食品里发挥作用的是多肽和氨基酸。
5)核苷酸及衍生物:如PDRN等核苷酸类。
6)植物天然产物。坚持“科学→技术→产品→品牌”的发展逻辑,集研发、制造、产品开发于一体,贯穿上下游全产业链。
公司的生命树以科学和技术支撑为树根,通过基础研发平台创制研发六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实现-0-1物质的突破;以制造和产业转化为树干,利用中试转化平台实现物质的测试和转化验证,实验结果利用基于工业4.0为基础的数字化制造平台来将物质产品化、产业化;以各市场转化为树冠,利用终端的市场推广能力形成四轮驱动的业务模式。
公司坚持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投入,目前已建成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微生物发酵平台、应用机理研发平台、中试转化平台、交联技术平台、配方工艺研发平台在内的六大研发平台,同外部科研院所积极展开合作,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和市场转化。
继透明质酸后,公司重点战略打造胶原蛋白。
作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胶原蛋白是一种皮肤护理的理想成分,可用于专业皮肤护理(一般护肤、功能性护肤、医用敷料)和肌肤焕活应用。由于胶原蛋白的止血和细胞再生作用,胶原蛋白也是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例如植入型医疗器械。
此外,胶原蛋白还可用于保健食品等用途。胶原蛋白可分为重组胶原蛋白和动物源性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由基因工程合成,动物源性胶原蛋白从动物组织中提取。根据国家药监局《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的规定,重组胶原蛋白又可分为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重组类胶原蛋白三类。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零售额计算,中国动物源性胶原蛋白的产品的市场规模由年的82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8%,并预计将从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3%。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市场规模由年的15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3.0%,并预计将从年的亿元进一步增长至年的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2.4%。
公司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水解胶原蛋白肽三箭齐发。
1)动物源胶原蛋白:保持了胶原蛋白完整的三螺旋结构,力学性能、韧性更好,适宜开发医疗终端,尤其是三类医疗器械。公司战略性收购益而康51%股权,同时凭借过往的技术和研发优势、功效实验室和相对应的临床支撑,迅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转化。
2)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创新细胞工厂可以生产一系列的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公司建有安全的蛋白稳定表达体系和菌株,可以实现国内外领先水平的表达量。同时通过蛋白的分子设计,实现多个整合素位点的结合,有效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
因此定制化开发的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不仅可以用于开发化妆品级和医药级的胶原蛋白原料,也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终端产品。利用中试转化平台,目前公司已经拥有医药级和化妆品级胶原蛋白的稳定发酵能力。公司预计年底可以实现化妆品级的量产,同时能实现医药级的制备。
3)水解胶原蛋白肽:利用合成生物学的研发平台筛选具有良好性能并且切割特定位点的水解酶,开发不同来源胶原蛋白形成的胶原蛋白肽的产品,该类产品在食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透明质酸全产业链布局的策略相同,公司会在原料端开发化妆品级/医疗级/食品级胶原蛋白,并发展下游的再生医学/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食品领域。
公司持续研发新品,品种储备较为丰富。除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外,公司同时研发其他生物活性物产品,包括γ-氨基丁酸、依克多因、麦角硫因、人乳寡糖、硫酸软骨素、肝素等,并围绕这些生物活性物开展医疗、护肤、食品等终端产品开发。
3.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四大品牌发展迅速,差异化定位构建品牌矩阵
3.1.功能性护肤品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新规落地后进入功效测评时代
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增速高于护肤品行业整体增速。功能性护肤品是相对普通护肤品而言,普通护肤品定位基础护肤,功能性护肤品定位功能属性更强的专业护肤,是护肤消费日趋成熟和需求不断升级的体现。
功能性护肤品通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针对敏感肌功效护理,采用温和科学的配方,强调安全性和专业性的皮肤学级护肤品;一类是面向普通肌肤,通过针对性添加更高浓度的生物活性成分、优化产品配方,增强美白、保湿、防晒、抗皱、毛孔收敛等效果的强功效护肤品。
-年,我国护肤品行业整体市场规模CAGR为9.6%,其中,皮肤学级护肤品CAGR为26%,强功效护肤品CAGR为64.5%,两类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增速均高于行业整体增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功效宣称方面,自年5月1日起《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施行以来,护肤品行业正式进入功效测评时代。
《规范》要求对化妆品的功效宣称进行评价,并在国家药监局指定的专门网站上传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
功效测评要求显著提升了新品的推出标准以及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我们认为,化妆品新规实施导致新品推出门槛和试错成本提升,原料和产品研发能力较强、经验积累丰富、资金充裕的头部品牌商在推新速度和质量上更具竞争优势。
3.2.品牌心智初步建立,单品牌体量仍有成长空间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高速增长,毛利率稳定。
-年,公司的功能性护肤品板块营收由0.95亿元增长至33.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
H1在疫情反复、化妆品类社零同比增速为-2.5%、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公司功能性护肤品板块营收仍逆势高增,同比增长77.17%。近年来公司的护肤品业务板块毛利率稳定在80%左右,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分品牌看,由润百颜单品牌独大到四大品牌齐驱发展,目前四大主品牌均具备一定规模且增速较高。
年四大品牌均实现收入翻倍,且润百颜单品牌收入超10亿元(12.29亿元),夸迪收入近10亿元(9.79亿元),BM肌活收入同比增速高达.21%。H1,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分别实现收入6.45亿元、6.04亿元、2.61亿元、4.85亿元,同比+31.22%、+65.38%、+67.54%、+.75%,BM肌活增速进一步提升主要系“糙米发酵液”的迅速破圈。
四大功效护肤品牌差异化定位,构建多品牌矩阵。
润百颜定位玻尿酸科技护肤,主打“HA+X”的智慧配方理念;夸迪定位冻龄抗初老,围绕核心科技组分5D玻尿酸及核心技术CT50进行高级复配;米蓓尔定位敏感肌护肤,通过“皮肤微生态”技术、“pH-电解质维稳”技术、“修复-调理”技术、“强韧-新生”技术等量肤定制产品;BM肌活定位活性成分管控大师,以年轻人群为起点,专注于“量肤定制的活性成分”和“靶向传递的管控技术”两维研发路线。
除四大主品牌外,公司旗下还拥有定位母婴玻尿酸功能个护品牌“润熙禾”、定位合成生物的“润熙泉”等品牌,“4+N”品牌格局初显。
下面我们从产品和渠道两个维度分析公司的护肤品业务:产品角度:大单品打造能力持续验证,“大单品—系列产品—强品牌”发展路径清晰。
大单品兼具流量和利润特性,成功的化妆品品牌均有自己代表性的大单品,比如雅诗兰黛小棕瓶、兰蔻小黑瓶、SK-II神仙水等。
大单品在强化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是企业的“现金牛”产品,根据雅诗兰黛年报,年至今,在护肤品业务为正增长的所有年份里,小棕瓶均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凭借核心功效成分和形态创新,华熙生物旗下的四大品牌均跑出了代表性的大单品,大单品GMV占比较高。
年1-9月,润百颜淘系TOP5产品分别为屏障调理次抛精华液、第3代水润次抛精华液、抚纹靓透次抛精华液(HACE次抛)、屏障调理面膜(白纱布)、玻尿酸高保湿精华水,GMV合计占比67.2%,大单品打造主要基于“次抛”形态创新和DaHA、miniHA、CB2-Skin等核心成分;
夸迪淘系TOP5产品分别为5D复合酸战痘软安瓶精华液(战痘次抛)、5D玻尿酸焕颜精粹次抛、弹嫩盈透涂抹面膜(熬夜面膜)、氨基丁酸多肽玻尿酸紧致次抛、5D玻尿酸清润次抛,GMV合计占比83.9%,大单品核心成分主要包括5D玻尿酸、蓝铜胜肽等;米蓓尔淘系TOP5产品分别为乳液面膜、轻龄紧致修护面膜(蓝绷带)、多元修护润养水(小粉水)、舒缓安肤精华液(小蓝帽)、多元玻尿酸精华水(大白水),GMV合计占比85.0%,大单品核心成分主要包括熙敏修、矩阵HA、海茴香臻萃、白松露臻萃等;
BM肌活淘系TOP5产品分别为糙米焕活精华水(糙米水)、糙米焕活精华水+糙米焕活精华乳组合、盈润亮肤保湿精华露(小蓝棒)、焕亮眼霜、糙米焕活精华水平衡控油乳组合,+GMV合计占比78.3%,大单品核心成分主要包括糙米发酵液、依克多因、超活HA等。
从产品价格定位看,润百颜、夸迪定位偏高端,主打精华等高阶品类,米蓓尔、BM肌活定位偏大众,主打品类更为低阶,品牌和产品矩阵从高端向大众逐步搭建。
大单品衍生系列产品,通过纵向的产品升级和横向的品类拓展来维持热度并拓宽销量。
以润百颜为例,产品升级方面,水润次抛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已升级至第三代。
年,公司依靠全球领先的低分子和寡聚透明质酸的酶切技术及B.F.S无菌灌装技术,成功打造用于专业美容项目的医美术后维养的第一代水润次抛精华;年基于“HA+X活性成分”智慧配方,推出正式面向C端消费的第二代水润次抛精华;年润百颜第三代水润次抛运用INFIHA-HYDRA?技术实现玻尿酸的外源补充+内源促生,HA最低分子量达到Da。
品类拓展方面,润百颜由次抛精华辐射至其他品类,凭借大单品效应带动全线产品销售提升。
年1月-年10月,润百颜淘系平台美容护肤类销售额中,主打的面部精华(以次抛类为主)品类销售额占比由63%下降至34%,贴片面膜销售额占比由14%提升至29%,乳液面霜销售额占比由1%提升至8%,其他品类(眼膜等)销售额占比由2%提升至12%。
产品力根植科技力,公司注重研发,研发投入水平行业领先。
Q1-Q3,公司研发费用2.77亿元,同比增长44.28%,占营业收入比重为6.42%。-年,研发费用由0.26亿元增长至2.84亿元,CAGR为81.8%,研发费用率由3.14%提升至5.75%,高于同业可比公司。
渠道角度:我国化妆品行业经历了几轮渠道更迭,大致可分为百货及KA时代(-9年)、CS渠道红利(9-年)、传统电商红利(-年)及社交电商红利(年至今)四个阶段。
社交/直播电商红利时代,化妆品行业线上平台呈现分流趋势。
传统淘系平台增长承压,抖音平台逐渐崛起。
根据淘系和抖音美妆大盘销售额数据,从增速的角度看,年10月淘系(天猫+淘宝)护肤和彩妆合计实现销售额.26亿元,同比下降16%,抖音美妆护肤合计实现销售额85.83,同比增长48%。
淘系GMV较为承压,抖音GMV增速较快。
从相对规模的角度看,我们发现除在大促节点出现淘系的回流外,其他时段抖音的销售额占比整体呈提升趋势,年10月抖音美妆大盘销售额已占同期淘系的46.83%。
公司具备渠道敏感性,深耕天猫平台,并抓住抖音渠道红利。
公司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以线上渠道为主,早期主要深耕流量较大的天猫平台,通过与超头主播合作实现初始客户的开拓积累和收入的快速增长。
年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天猫渠道销售占比为58%/57%/49%/77%。在平台重要的大促营销节点中,公司能结合品牌资源集中发力。
根据公司公告,年活动期间,润百颜排名天猫平台国货TOP8、抖音平台国货TOP2、快手平台国货TOP2、唯品会新锐国货TOP1。
根据天猫与天下网商联合发布的年天猫双十一(10.31-11.11)美妆店铺GMVTOP20榜单,夸迪旗舰店位居第16名,为国货TOP3。
随着获客成本提升以及直播电商兴起,公司发力抖音渠道。
根据公司公告,年公司的护肤品业务抖音渠道销售占比显著上升约14pct达到17%左右,H1抖音渠道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0%左右。
根据魔镜及抖音数据,年第三季度,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淘系GMV为1.49/1.27/0.90/0.69亿元,同比-40%/+3.6%/-4.4%/-3.7%,抖音GMV为1.26/0.77/1.02/1.06亿元,同比+.2%/+25.7%/+.1%/+58.2%,抖音渠道GMV增速远超天猫。
年10月,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淘系GMV为0.32/0.17/0.15/0.12亿元,抖音GMV为0.81/0.18/0.20/0.45亿元,四大品牌抖音GMV规模均反超淘系。
四大品牌目前已形成天猫、抖音两大核心平台线上营销渠道,同时继续拓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huacaijing.com/myzx/1419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