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了!这家母婴电商月月亏损5000万,

不得了!这家母婴电商月月亏损5000万,

6月16日,母婴电商贝贝召开发布会,宣布完成D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北极光和上轮投资方新天域资本领投,高榕资本和今日资本跟投,规模号称1亿美元。

而就在15日,可靠消息传出来的口径是10亿人民币。仅仅一天,融资额就打了个6折。

现场,贝贝用红纸打印通稿中写道:母婴大战位次已定,贝贝超后几名总和3倍。此言一出,圈内又是一阵喧哗。

爆料不断

贝贝这头刚公布,一个投融圈的人就开始喷,说实际上,贝贝此轮融资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在市场上漂了。毕竟沾了“母婴经济”的光,据说看的人也不少,谈了几十家,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都有,但是一看流水就撤了。

“为什么呀,亏得太多,烧钱太快。”

据其称,这个项目折腾了大半年,估值却一降再降,从12亿美元降到10亿美元,再到8亿美元或以下,可是“接盘侠”一直没有出现。

据其透露,最终贝贝D轮的估值也就6亿多美元,相对于一年多前的那一轮融资估值“名义增长”了一点点,融资额也仅仅万美元。(这只相当于最终公布的1亿美金的一半)而且大部分都是老股东被迫救场的“内部融资”,北极光被当成“新投资人”放在前面撑门面,据说只投了一点点,还混了个“领投”的名声。

自媒体“互联情报站”也撰文称,据北极光内部人士消息称,“参与投资贝贝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价格便宜,跟老股东跟投一点”。

烧钱难续

且不论上面爆料是真是假,母婴电商确实烧钱严重。

有人会说,新兴市场嘛,烧钱烧出个未来也可以呀,君不见亚马逊、京东、唯品会……。是的,可是那会儿你会发现大家都在一两个地儿烧,资本齐心协力,烧出个市场,老大、老二一分,没有百亿也有个几十亿,够吃了。

可是现在,投资机构遍地都是,社会资金爆棚,项目也多,大家“审美观”各自不同,在同一个项目上下注的可能性不高。据talkingdata数据显示,截止年11月,母婴行业今年共完成投融资项目34个,融资金额超70亿元,大部分融资项目都在C轮以上。半年过去,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资本带来的,是烧钱的底气。

在这里先给大家再普及下一个核心词汇——GMV。GMV(GrossMerchandiseVolume)是平台类的电商站最核心的指标,但这实际指的是拍下订单金额,包含付款和未付款的部分。平台估值多少,GMV是个直接因素。

所以你就明白为什么很多电商热衷赔钱赚流水。母婴行业更是这样,用户的需求点比较集中,就是奶粉纸尿裤,其他需求都在其次。这些垂直的母婴电商商品价格只要比京东天猫贵一点点就不会购买。你就会看到,花王纸尿裤成本85元,超市卖,被电商拿过来卖、90、然后是80、甚至是68、65元……

结果就是,卖的多,亏的多。上面那个投资人在爆料里,还说:为了做GMV,年30亿GMV,贝贝亏损7亿,年亏损并无明显缩减迹象,目前每个月依然亏损万左右。

这个数字我们无法求证,但是砸钱冲量肯定是真的。

刷单丑闻

就冲量这事儿,贝贝还出过一档子事儿。就在一个月前,5月18日这家站的GMV出现了“逆天”的增长,达到2.7亿元,相当于之前平日的30倍。其中,97%的销售额都集中在15时到18时这4个小时,特别是17时,一个小时卖了近2个亿。

数据出来后,就有媒体质疑贝贝恶意刷单。而之前,就有贝贝的商家在微博上爆料,贝贝平台主动要求商家恶意刷单,必须通过制造虚假成交才能给商家排期安排相应的位置。

一家目前已经很有名气的电商平台的高管对此也甚是无奈。他说,VC融资唯GMV论,平台也只能如此行事。不过长期看,刷单会造成供应商管理混乱,平台环境恶化,劣币驱逐良币,最终是客户体验下降。

刷单背后反映出来的是电商平台增长困难。几年前,电商获客成本在几块,十几块,前几天有个做电商平台的跟我说,他们的获客成本在元/人。如果是第三方销售,平台的利润不会超过1%,那就说在第三方消费3万,才能打平;就算是自营,以10%计算,那也得0元。要达到这个数字非常困难,可以试想一下,一个普通用户一年在京东或天猫花的钱有多少……更何况大家都在亏本卖,哪里有赚钱的道理。

母婴市场的消费能力确实在扩大,但争抢这碗饭的渠道增长速度却更快。就美国市场而言,不仅亚马逊推出了海外购,类似金宝贝、卡特等童装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白癜风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huacaijing.com/myyy/141742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