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融资传闻背后阿里生态单元投资价值有望
王如晨/文
彭博报道说,阿里集团(BABA-US)(-HK)旗下盒马传以亿美元估值进行融资。
尽管目前只是引入顾问与意向阶段,包括估值等也充满不确定性,但消息本身传递的信号更为关键。
这应是阿里集团多端化、多元治理结构确立之后,于各生态单元层面产生的内部创新、自主经营、开放的市场化效应。它事关战略落地、价值提升与变现、开放及增长。
未来,不排除更多单元走向类似道路,甚至更进一步,实现IPO。
除了盒马,还有菜鸟、阿里云、生活服务版图本地生活(饿了么+口碑+高德+飞猪等)、夸克、淘菜菜、逛逛、淘特、闲鱼等许多单元。此外,全球数字商业版图中的Lazada、早期IPO过的B2B业务也有许多变现的生机。
只简单分析其中几个。
比如,被前任CFO武卫视为未来“参天大树”的菜鸟,诞生时就已引入多元战略伙伴。后来,部分退出,阿里持股比例提升,但仍还保持着相对独立的运作。
当京东物流体系IPO后,菜鸟应该也有动力。但在一个复杂的历史周期,如果不能在砸实端到端的服务能力、业务架构进一步走向合理以吻合产业互联网特征,对阿里集团三大战略形成更加强劲的支撑,同时还需要与顺丰、京东们形成更具差异化竞争力的分野,它恐怕不会焦急挂牌。我们给它的周期是未来两到三年。
此前,阿里云已获海外著名机构估值,一度给出多亿美元数字。尽管我们认为这没有反映阿里云2.0战略揭幕后的价值维度,但至少传递了资本市场的信号。在我看来,以阿里云目前与阿里集团其他生态体系之间的关联度看,它的双重属性(内部2B底座+外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决定了,整体IPO相对较难。
但阿里云不排除内部单元更快开放。比如目前的当红炸子鸡钉钉、商业模式已见雏形的平头哥以及那个将数智化服务变成订阅模式无影等等。事实上,随着数字化深入与组织架构的升级,阿里云智能本身已是个大公司形态。目前它已连续盈利,单季营收超亿。它本身藏着诸多价值变现的空间。
阿里生活服务板块藏着较多单元。老实说,其中的饿了么与口碑,相比美团系的发展,有些遗憾。但也不要盲目对标。看似相近的业务,融入不同的生态,它的价值跟独立形态时不能直接对比。未来它们说不定也会有新的变现。而这一版图中的高德,此刻呈现出的多面性与商业锐气,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当然它身上也富有结构与分层的空间:地图/LBS本身既是底层数字化基础设施,而纵向的生态则是前端单元而已。高德有更多变现的空间。至于飞猪,虽然目前体量仍显有限,但这个版图同样也有继续独立运作的价值。
还有更多,都值得分析。
回想起来,盒马反而是阿里生态里异军突起的单元。作为内部试验项目,-快速引爆的它,反映了阿里集团当初新零售落地之际的重大机制创新。它被视为“平地起高楼”的模式,组织体系上维持了最大独立性。尽管后来调整多多,独立运作气质仍非常明显。它的一套体系,几乎成了业内言必称的模子。
截至目前,盒马还没进一步披露的信息。公开的信息,更多侧重整体门店数量、形态升级等。比如截至年底,全国门店数已破家,覆盖近30个富有消费力的城市。而且,商业模式日益灵活,品类扩张已经深入大众生活。比如除了所谓泛生鲜,早有日化、百货、母婴,而它也早已申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尽管闭环在国药在线,但品类扩张显著。
种种动向,正进一步倒逼它的供应链、物流配送、前端触达以及整个能力的强化。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盒马体系已经形成。它若能率先于阿里集团体系内融资甚至IPO,并不令人惊讶。而它的动向,应该也能给行业注入许多正向力量。目前,许多传统的零售玩家都在关店收缩。
当然,阿里集团旗下亦早有上市公司单元,比如阿里健康、阿里影业等。外部投资生态更不必说。
我想说的是,上述体现为横向基础能力与纵向生态能力的多元版图,许多价值都没有真正体现在阿里集团现有股价与市值中。截至目前,许多人看它,仍还是侧重淘系电商维度。
这种能力的生成,与阿里集团诞生时的开放机制深有关联。阿里是一个巨大的“双创”平台。淘系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孵化的历史。过往所谓“出淘”只是其中一面。
而年以来的大中台小前台,在横向与纵向的系统能力建构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整个生态的用户、GMV、营收增长放缓时,外界没有看到一个全新周期的来临。那就是在技术、数据、文化三大维度的统一性基础上,在三大战略驱动下,阿里集团正从“中心化治理”走向“多元架构治理”,从而给整个版图内部多端化单元释放市场化的力量,未来一段,后者的组织力、创新经营能力将进一步走向自主驱动。
这也是数字时代的一种分布式的组织架构升级,一种面向未来的增长战略。
而盒马的动向,看似是融资,甚至为未来IPO铺垫,但在大的趋势中,它就是阿里集团多元治理架构战略的落地。
相信资本市场乐见这一幕。因为,这是一个整体的信号。其他单元后续一定也会或明或暗地释放。
事实上,年阿里集团回香港二度挂牌后,内部已有后续多个单元融资变现的动向。但谁也没有预料到,几个月后,一些看似偶然的因素之下,政策面变化引发诸多连锁反应。某种程度上,打乱了阿里集团许多业务演进的节奏。
而年初突发并延续至今的全球疫情,更是重塑着整个阿里集团的定位。
加上一种略显隐晦的氛围,它们大幅抑制甚至矮化了阿里集团的价值,导致它几乎成了过去两年失意最大的全球数字经济板块上市公司之一。
听起来颇有些遗憾。但很难说这于它真是反向指标。至少在我看来,许多都是它必经的部分,该来的一定会来,只是一些加快了速度而已。而其中加速的的数字化进程,反而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确定性之一。它倒逼阿里集团快速升级,短短两年,完成了诸多过往很难落地执行的任务。我个人认为,这反而也是阿里集团应该感到幸运的一面。
试想,年满眼都是可以变现的单元,过去一段若成真,虽能直接创造资本市场效应,但在一些无可回避的挑战因素前,它们恐怕也会成为波动的触发点。而今看,节奏慢下来,但上述单元不但能力更为完整,运营更为稳健,阿里集团多元治理架构战略的指引,更是可以释放独立经营的活力与信心。
在我看来,此刻的盒马,就是一个整体的信号。
投资机构应该不会孤立地看它。
人们只习惯看阿里外部投资,其实它内部版图孵化了一群小鸡。一切到了新一轮投资价值释放的前夜。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huacaijing.com/myjk/1419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