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驿站,让城市多一分温度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禾城驿·温暖嘉”,让温暖不止于“家”
“爱心驿站”,让城市多一分温度
N晚报记者邓雪珂
通讯员史意厉有轩
一座城市的开放,不仅仅是经济的开放,更是人文情怀的开放、包容和共享。
穿过秀洲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城市驿站”,为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人们提供休息、纳凉、应急等服务。“这里环境好、服务好,就像自己的小家一样舒服。”“累了渴了进来歇歇脚,非常方便。”……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真实道出了百姓内心对城市驿站的喜爱。
累了,这里是休息站;闲了,这里是充电站;烦了,这里是解忧站……一座驿站,在城市中释放温暖。“禾城驿·温暖嘉”,让温暖不止于“家”。
“小”驿站“大”温暖
同一座城,同一家人。
走进新城·城市驿站,简洁明亮的空间设计让人耳目一新,面积约平方米的空间里,分为阅读活动区、爱心书吧、辅具展示间、母婴室、卫生间等区域,并配备了微波炉、饮水机、空调、应急医疗箱、雨伞、共享充电宝等设施,在兼具实用性的同时营造出“家”的温暖。
“程师傅,帮我看看这鞋还能修吗?”“老程啊,你这手艺真不错!”……在新城·城市驿站,不少市民拿着或脱胶或开线的鞋子让修鞋师傅程战新帮忙修补。程战新是山东人,年来到嘉兴安了家,在秀洲花园摆起了修鞋摊。“在老家我也一直干这个,女儿让我在家享福,可我就是闲不住,现在把小摊挪到这里,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美得很。”程战新说。
便民小摊看似不起眼,但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摊进驻城市驿站,真正服务居民“零距离”。“这里每天都会接待很多市民,休闲的、看书的、修东西的……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里,对里面的设施也很爱护。”新城·城市驿站的工作人员易昕自豪地说。
小驿站彰显大情怀。环卫工、交警、城管等街面一线工作人员,用坚守和奉献换来城市的整洁、有序,但累了渴了或想“方便”时,却经常不方便,驿站的出现极大提升了户外工作者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原先我们累的时候就在路边树荫下坐一坐,现在有了这样一个休息的地方,真是太好了。”环卫工人金松夫赞叹道。
城市驿站中便民的设施、温馨的服务,在传递温暖的同时彰显着文明。“今年,我们计划在城市驿站里开展不少于20场活动,内容包括文明宣讲、老年义诊等,进一步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提升城市驿站的影响力。”新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次服务、一杯温水、一声问候、一场活动……城市驿站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暖心又舒心”
“小”空间“大”民生
城市最大的情怀是民生,民生最美的初心是幸福。
“推进‘厕所革命’,不仅在于厕所增量的供给,更在于民众文明素质和文明观念的提升、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秀洲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驿站不仅是一座公厕,更是城市景观小品。
在城市驿站规划中,秀洲区遵循“见缝建站,转角遇美”原则,选择在公园、道路等“转角微空间”布局设点,并结合红色驿站建设要求同步打造红色品牌。在秀清公园城市驿站门口张贴的告示格外暖心,上面写着:如果你在嘉兴没有收入,遇到困难,你可以来城市驿站,告诉工作人员“给我一份温暖套餐”,我们会免费送上一份简餐。
“我们是公益类型的驿站,可以免费提供茶水、公益阅览室、母婴室等,为环卫工人、路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秀清公园城市驿站负责人施莹莹介绍,“我们还专门为有困难、没有工作或是没有收入的人准备了温暖套餐,里面有鸡蛋、面等食物,是我们自己做的一份简餐,也是希望给有需要的人一些温暖。”
今年初以来,秀洲区更是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延伸到城市驿站,大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构建10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不断完善城市驿站服务群众的功能,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有形化、常态化。
如今,秀洲区已探索形成“社区+社工+爱心单位”的城市驿站管理模式,由社区负责,选择合适的社会组织和文明单位入驻驿站,对驿站进行管理运维,并承担水、电以及便民服务耗材的采购。目前已有40余家文明单位参与,既解决了驿站的管理问题,又发挥了文明单位示范引领作用。
换个角度看,城市驿站已然成为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微建设”,成为完善城市服务的新载体,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共同温暖着我们的城市。接下来,秀洲区将在为居民提供更快捷与优质服务的同时,带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让需求与服务触手可及,让辖区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huacaijing.com/mycp/1419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