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需求回暖婴幼儿奶粉龙头
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需求回暖婴幼儿奶粉龙头推荐奶粉新政下行业供给收缩,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在奶粉新政和跨境新政等政策的主导下,我们认为龙头企业特别是国产龙头望充分受益。
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进入平稳增长期: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0.5%,母乳喂养率下降驱动的人均奶粉消费量的提升是国内婴幼儿奶粉消费量增长的核心因素。
但年以后受到一系列安全事件及行业政策的影响、在较高的基数上行业规模同比增速呈现出逐年下滑的状态,其中年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规模为亿元,仅同比小幅增长6.39%。
需求端:全面二孩政策+“第三次婴儿潮”回声期,奶粉需求有望复苏。
我们认为国内婴幼儿奶粉的需求量有望环比改善,主要得益于:1)全面二孩政策于年正式放开;2)中国-年进入第三次婴儿潮,第三次婴儿潮内的出生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我们预计-年中国0-3岁婴幼儿的数量将达到每年5%左右的增速,有望拉动奶粉需求量。而且长期来看,国内婴幼儿奶粉的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我们预计年中国适用婴幼儿的奶粉消耗量约为1.4罐/月(按照每罐g计算),和美国、德国的人均消费量相当,但中国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母乳喂养率有较大的差异,在西部及农村地区的婴幼儿奶粉渗透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供给端:奶粉新政下行业供给收缩,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在奶粉新政和跨境新政等政策的主导下,我们认为龙头企业特别是国产龙头望充分受益。
1)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首次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实行注册管理;同时新版《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年1月1日起,在我国销售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包括跨境电商务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必须依法获得配方注册证书,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无论是注册制的实施、还是对于企业产品配方数量的严格限制,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进入门槛与条件,有望加速行业洗牌。
2)跨境电商新政下,进口奶粉产品的征收税率提高:主打高性价比海淘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发展迅速,但是新版跨境电商进口税收政策实行之后,婴幼儿奶粉税率提升,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按法定应纳税额70%征收,即11.9%的税率,海外品牌相对于国产品牌的价格优势有所弱化。
重点推荐:国产婴幼儿奶粉龙头伊利股份。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近年来伊利在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市占率水平保持在6%左右,位居国产品牌首位。
伊利产品品牌相对清晰,现有金领冠、伊利、托菲尔以及培然四大婴幼儿奶粉品牌,包括10个配方系列、30个产品配方。目前伊利通过生产许可条件的国内外工厂共4家,按照奶粉新政原则上可以申请12个配方系列、36个产品配方。在首批通过注册审批的名单当中,伊利已经获得2个配方系列、6个产品配方,有望持续受益于奶粉新政的推出。年伊利奶粉业务呈现出见底复苏的态势,Q1保持个位数增长,预计Q2仍会继续环比改善。
奶粉行业:高增速单价提升,变渠道母婴电商崛起,多品牌进口占优。年国内婴童食品市场规模超亿元,其中奶粉占比超九成,-年销售额从72亿元增长到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25.8%。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产品高端化的趋势明显,婴幼儿奶粉均价提升到年的元/千克,CAGR为11%。渠道上,年之前商超渠道占据主导,随后母婴、电商渠道高速发展并挤压了商超渠道份额。品牌上,进口奶粉更受青睐,进口/国产占比约6:4,海外奶粉龙头集中度更高。
供给端:注册落地去伪存真,电商新政格局改善。短期来看,注册制的名单敲定和公布将使能够首批通过注册审批的奶粉大品牌率先受益,在市场出清阶段通过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价差迅速抢占杂牌腾出约25%的市场份额;中期来看,跨境电商新政将税收成本转嫁于消费者、电商和厂家,线上线下价格差缩小,有望缓解价格战;长期来看,十三五奶业规划以行业前10家企业集中度提升到80%,年奶粉收入50亿元企业3-5家为目标,鼓励国内乳企兼并重组,鼓励国内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若能结合中短期的布局良机,有望挖掘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政策红利。
需求端:二胎效应渐显现,消费升级趋势强。从需求量看,目前考虑我国曾经出现生育高峰的85年一代已进入生育期,受二胎政策逐渐放开影响,预计-19年新生儿数量有望快速提高,而且考虑到当前我国不足30%的母乳喂养率,婴幼儿奶粉需求量有望提升15%。从品质看,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婴儿消费增长,产品高端化占比提升,年6月国内外奶粉均价分别同增2.4%、2.8%;婴幼儿配套产品销售回升,奶粉产品扩展到婴童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潜力仍待挖掘。通过推出新品类形成差异竞争、有望提升价格体系,代表品类有机奶粉更安全、羊奶粉更普适,两种品类年均有望达百亿规模,复合年增长率超30%,高于奶粉行业5%-7%的平均增速,目前整体市场基数小、进口冲击弱、潜力大,国内乳企已加快多品类布局。
国内龙头VS海外大牌:国内具窗口优势,口碑仍待培育。由于审批存在先后顺序,国内龙头靠前获批有优势,海外大牌品牌数目少、研发能力强,通过率高。渠道拓展上,国内品牌在三四线布局有基础,窗口期有望优先以高渠道价差先占领市场。但长期看进口奶粉在三四线城市的认知度将提升,电商发展也利于进口大牌渗透,国产奶粉的低价和渠道价差优势或将减弱,进口品牌通过母婴渠道合作、分销建设、主打产品、拓展电商加速渗透三四线。国产龙头市场口碑仍待培育,通过加强海外合作有望提升竞争力。综上,国产奶粉在注册落地的前三年将迎来黄金窗口期。
风险因素:食品安全风险,政策监管风险,批文时间不达预期等。
投资建议: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正面临显著改善机会:供给端看,中短期注册制落地与跨境电商新政将促进行业竞争趋缓,杂牌退出有望腾出25%的市场空间,品牌集中度提升下利于国内龙头企业率先占领渠道;需求端看,二胎效应叠加生育大年提升婴幼儿奶粉需求量近15%,消费升级带动奶粉高端化及新品推广使价格体系仍有提升空间。推荐奶粉和保健品双主业双拐点的HH国际控股(原合生元)以及渠道价差理顺、扫码控货效果明显、业绩有望改善的贝因美。
来源:网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huacaijing.com/zysx/1418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