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评测层出不穷,别又被割了韭菜,值不值

初为人母,迷茫焦虑,母婴测评无疑成为我们,迷茫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萱妈我也时常混迹各大母婴测评中,但最近我发现,母婴类测评越来越多,不管是谁都说自己是干评测的,这玩意又没个行业规范,一时不知道该相信谁。

那咱们今天就说一说母婴测评,别让咱们这些老母亲,无形中又成了别人的韭菜。

一、别以为只有老年人才会被骗,我们同样遵循权威效应

还记得前几年那个“万能专家”刘洪斌奶奶吗?一会是苗医传人、一会是蒙医传人、还是东方咳嗽研究院副院长,还时不时客串一下北大教授。

那时候,萱妈我岁数也小,就感觉老太太挺眼熟,后来新闻报道才知道,呦呵,真是了不得。

权威效应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总是相信某某专家、某某教授,其实这是人本能的一种“安全心理”,认为权威人物,或者有权威代表的,是值得信赖的。

评测也是抓住这点,从一开始不被人知,到现在人人测评。而我们在这种“权威效应”下,一次次付钱买单,但买单的结果就是我们想要的吗?不一定,也许你就是在无形中,被别人割了韭菜,下面我们就具体说说。

二、评和测是两回事,那个成分更多,那个更具有权威性

评很好理解,就是评价,是主观感受。比如说:我喜欢巧克力味的,所有跟巧克力沾边的我都喜欢,我可以说巧克力糖很好吃、巧克力果酱也不错,但不是人人都喜欢巧克力味的。

测,多以数据说话。比如:这块巧克力糖经过检测,到底含有多少巧克力、可可脂等等。

所以,测的成分占多数,可信度更高一些。

三、看母婴测评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1、看数据报告

各大专业做测评的,会把产品送去专业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给出的数据报告,就是最具有公信力的。

2、看检测报告

看检测出具检测报告的地方是否正规,国家部门的那肯定是值得信赖的。但有的检测公司,咱们不太熟悉,但咱们可以查,现在互联网这么方便。一套检测设备,那也得不少钱呢吧,随便几百万的注册资金,是不是有点不太现实。

3、看测评的是单品还是对比产品

单品不叫测评,叫推荐。咱们市面上的产品,都是经过质监局抽查的,可以说都是合格产品,当然不包括三无产品。你单独拎出来一个说,这东西合格,这不多此一举嘛,再加上自身感受,“亲测”之类,那只能叫推荐。

产品对比,才更有说服力,那个产品含量更高一些、那个产品更适合宝宝使用,这种数据+检测报告+对比产品的才叫测评。

所谓测评也无非是推荐给咱们更适合的,更好的,没有对比何来“更”字呢?

4、看对比产品是否是常见大品牌

举个例子:拿咱们常见的一款宝宝奶粉,和一个小作坊出来的宝宝奶粉进行测评,你说那个好?显而易见的,肯定是大品牌完胜小作坊。

这就是对比测评的关键,究竟对比的几个产品是“托”,还是真正的对比测评,要看对比商品是否是常见的大品牌。

有人说:“生而为人,皆为韭菜”,这句话我是认同的,现在的产品眼花缭乱、广告各抒己见,每一款产品的背后,都有一支强大的销售团队,天天就研究各种消费心理,再说有些东西也确实是刚需。但是,就是作为韭菜,也要做一个有智慧的韭菜,智商税能少缴还是尽量少缴点。

我看好多做专业测评的,动辄几万的检测费,几千的产品费,咱也不知道人家是咋运营的,咱也管不了那么多。我想说,测评结果是为运营模式服务的,这就像产品质量一样,质量不好的终究会被淘汰,所以,别人的运营模式咱看不懂,但不能否定人的测评结果,有些测评结果还是值得信赖的。

最后说在说一下这个权威效应,萱妈我不认为这是个坏事,儿科医生比我这个育婴师要更具有权威性,大学教授,肯定比小商小贩更具有权威性,拥有真材实料才具有权威性,我们不应该相信有本事的人吗?

可以相信,但也得有自己的判断力,咱毕竟也是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有智慧的“韭菜”是不。

最最后:写给像我这样的宝妈们,“智商税”真的伤不起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huacaijing.com/mycs/14195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