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用品行业研究探母婴连锁龙头发展之路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盛证券,杜玥莹)

1.从日本说起:复盘国外母婴行业龙头发展之路

1.1.西松屋:后来居上,定位小店及性价比的高市占率日本母婴龙头

西松屋:后来居上,定位小店及性价比的高市占率日本母婴龙头。西松屋(NISHIMATSUYA)于年由创始人茂里佳弘和母亲茂里满在近畿地区创立,定位为注重性价比及便利性的母婴店品牌,据公司公告,截止年2月,婴幼儿用品/服装产品/孕妇用品及新生儿服装营收占比分别为51.8%/37.1%/11.1%。其起初店面以小面积、多设臵在街边交通便利之处(如停车站、地铁线、公路旁)为主,后有过侧重调整,开始扩大面积、向大型购物中心转移,至年其店面平均面积为平方米左右。自创立以来,公司不断扩张,相继进入日本各区,且后来拓展海外及线上渠道;据公司公告,截止FY财年,公司共有家门店,其中关东/近畿/中部/九州/东北/北海道/四国/中国地区门店各家/家/家/家/90家/46家/36家/73家,拥有名员工(名正式员工),总营收规模约.54亿日元(约合90亿人民币),日本本土市占率约8%。同时,公司借力渠道发展SmartAngel(主营湿巾、玩具、桌子等)、ELIFINDOLL(纤维制品为主,包括棉服、雨伞、鞋靴等)等自有品牌品牌,占比逐年提升(据公司公告,年2月达到7.3%)。

回顾其成长历史,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复盘西松屋的成长之路,从公司的营收规模和线下门店拓展速度来看,公司的增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在建立后在一定时间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围绕近畿向外扩张;

2)快速扩张阶段(-)。十年间,公司门店数量从50多家迅速增长到家。

3)稳定增长阶段(年至今)。年金融危机后门店数量每年的增长率不超过10%。

起步阶段(-):近畿起家,缓步增长。-年间,日本经济的发展、城市圈的逐渐形成、婴儿潮的出现为日本母婴行业发展奠定条件:彼时,日本政局已经稳定下来,自民党长期执政,政府不断充实产业资本、整顿和完善产业基础,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开始了几十年的长期繁荣阶段,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突飞猛进,城镇化率在年时已经达到72%,并形成东京圈、近畿圈、中京圈三大城市圈,社会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到70年代初,70%以上的日本国民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同时,据厚生劳动省,-年日本迎来了二战后以来的第二个“婴儿潮”,每年约万新生儿出生,这为母婴店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市场需求,日本母婴行业随之蓬勃发展,诸如贝亲、MikiHouse等知名日本母婴品牌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创立发展。西松屋于年在近畿创立,70年代开始门店拓展和布局,依托近畿稳固已有市场同时、不断向外拓展业务范围,分别于年/年/年进入大阪地区/中国地区/关东及四国地区,同时试水不同业态、加强采购、物流及信息系统管理,至年底,公司已拥有门店数60家,成为初具规模的日本母婴企业。

快速扩张阶段(-):逆风而上,跃升全国连锁龙头。20世纪90年代末期后,泡沫经济的破灭使日本经济进入低迷和波动时期,老龄化、少子化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母婴行业龙头开始纷纷陷入经营困难、甚至开始寻求海外扩张(后文介绍的阿卡佳便是其一);但西松屋在这一时期逆势扩张,据公司公告,西松屋在这一时期始终维持单年15%比例以上的开店率,且相继进入九州、中部、东北、北海道地区,并于年在东京交易所成功上市,-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达20%、净利润CAGR高达30%。我们认为其在这一时期的势如破竹,与以下几点因素密不可分:1)高性价比的定位及便民的选址,适合当时的经济背景和消费环境。低廉的价格刚好迎合当时经济背景下日本消费者的需求,且多在街角、停车场的布局选址也迎合了日本消费者喜欢少量频繁购买、注重便利性的购物习惯;2)不断优化的标准化单店模型,且易于复制。具体措施包括:不断拓展用户年龄及商品SKU,引导用户更多消费,对冲出生率下降及经济下滑危机;引入超级店长制度(一位店长可同时管理运营多家门店,考核标准也以区域门店总业绩为准),激发门店管理人员工作热情、同时大大缓解快速扩张期间管理人员不足矛盾;同时,大量使用临时工人、兼职员工降低成本;采用总部集中进行耗时作业,按类别装备、配送,采用统一商品陈列方式,产品进入商店后可快速进入陈列状态(且几乎不使用人形衣架陈列),使得店铺工作标准化、简洁化,大大提高普通员工人效。3)密集开店的扩张策略。既在关东、中部、近畿等核心区域常年开设大量新增门店,且在争夺新进入地区的市场时同样迅速加密,如:在年进军九州地区时,连续7年大量开设新店;年进军东北地区与年布局北海道市场时,也采取了同样开店策略。此外,年左右,日本国内发达的外包物流中心开始崛起,零售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降低了商品的配送负担和成本,对全国店铺数量的增加有很大帮助。相反,原来的日本母婴行业龙头阿卡佳则陷入负利率泥沼,开店困难且成功率低,最终于年将行业第一宝座交由西松屋(后文会详细分析)。

稳定增长阶段(-至今):速度放缓,寻求突破。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日本经济低迷,加之年3月东京9.0级大地震及福岛核泄漏、日本部分地区物流停滞、多人受灾(其中不乏西松屋店员);年日本消费税从5%涨到8%,年又发生福岛大地震、年部分品类消费税进一步上调至10%,进一步影响了个人消费。在这一时期,公司进入展店及营收低速增长期,开店减慢、关店增多,营收增速中枢降至5%以内,净利润率有所下滑、甚至利润多次出现下降现象。为此,公司:1)改变门店选址策略、增加大店比例。自年起,新增平方米以上大店,来适应更高消费年龄段的品类扩张,且主要开设在大型独立购物点和综合型购物商场中,形成居民区、交通枢纽、独立购物点、商城mall四种类型单店,通过更为多元化的门店类型,助力客单价提升;2)大力推进供应链建设、发展自有品牌。大力推行全球规模化采购,降低采购品牌成本;并于年开始建设自有品牌SmartAngel和ELFINDOLL,据公司公告,至年2月占比已达7.3%,且预计未来占比将达30%以上;3)开展线上。已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huacaijing.com/mycs/141915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