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吴君如何实现乙肝母婴ldq

本刊记者:陈词

吴君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贵州医科大学感染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会委员,贵州省感染病与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防治“非典”、“甲流”、“人禽流感”等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

从事肝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科技项目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著书3部,获得省部级奖项6次。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病的防治;砷中毒致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

在我们国家,母婴垂直传播曾经是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由于大多数母婴垂直传播发生在围产期(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过去主要的阻断方式就是在分娩以后24h内,给新生儿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但是近几年发现,仍然有10%左右的婴儿不能成功阻断。

记者:是什么原因导致这10%的阻断失败的?

吴君:目前认为阻断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分娩后期通过胎盘途径导致的宫内感染,随着孕期的增加,胎盘膜的通透性会增加,母体的血液会渗透到胎儿的血液中。这种感染也和母体的病毒载量是有关的,病毒载越高,感染率越高。所以对于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体,原本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如果怀孕而且病毒载量高,那就必须在妊娠中期进行抗病毒干预,并在孩子生下来以后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的注射,基本上可以达到完全阻断。

记者:对于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妈妈,在备孕和怀孕过程中要注意哪些?

吴君: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女性如果近期考虑怀孕,服用核苷酸(类)药物要选择对小孩影响小的B类妊娠药物(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如果目前服用的是恩替卡韦或者阿德福韦酯准备怀孕的,那么就要换成替诺福韦酯或者替比夫定,而且至少要让前面的药物代谢3-6个月后才能怀孕。

记者:对于这10%已经不幸感染的婴儿,我们要怎么治疗?

吴君: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因为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大部分是免疫耐受期,肝功能是完善的,肝组织活检也是正常的,这属于携带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定期观察、随访,随着婴儿年龄增长,自身免疫功能完善以后有可能自己清除乙肝病毒。但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反复的肝功能损伤,这个时候我们才开始抗病毒干预。

记者: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的“全国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旨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实现新生儿零感染的目标。具体要怎么实现“零”传播呢?

吴君:主要就是预防,在新生儿联合免疫接种的基础上,结合对高病毒载量乙肝孕妇进行抗病毒药物干预等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甚至达到完全阻断。

新生儿联合免疫接种各大指南主张孩子生下来24h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现在是提倡越早越好(12h内)。

对病毒载量高(HBVDNA载量>IU/ml)的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在孕期24周的时候进行抗病毒治疗,应选用妊娠B级药物(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尽可能降低母体的病毒载量。

往期回顾 郭津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乙型肝炎和脂肪肝的相互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huacaijing.com/mycs/141893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