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店诱导家长,固体饮料当奶粉卖,大头
导语
我们说孩子是花朵,是希望,是未来,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都给孩子,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可是总有不法商家把手伸向了无辜的孩子,利益为上,哪管什么良心,哪管吃得怎么样,健不健康,有没有害。
不法商家永远不会将心比心,不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而且他们大多抱有侥幸心理。为什么抱有侥幸心理?第一可能觉得自己不会被查,可以蒙混过关,第二即使查到了,赔一点钱了事,坐不了几年牢。第三假冒伪劣商品利润太大,值得铤而走险。这样的人钱挣得多,良心也没了。
说到底还是对于违法企业处罚力度不够,对于责任人的处罚不够,现有的检测手段不够,吃的东西有没有毒有害很难从外表判断,轻的吃下去也没啥事,只有严重的吃下去有不良反应才会发现,但是一般的谁会让你严重到直接吃出来感觉不对劲?而且有时候我很奇怪,为啥一到检查的时候那些不法商家都关门了,大概都会未卜先知吧。有的时候我也很好奇,明明质量不过关,为什么还是能流出去?
食品安全无小事,其实很多时候,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已经成为受害者,只是不自知而已。等出了事才来说对错,赔偿,追责,似乎有点亡羊补牢,因为有些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宁愿不要赔偿,只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假奶粉”害人不浅
近日湖南郴州永兴县多名患者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经调查发现,医院确诊为“佝偻病”,且都用了同一款奶粉。实际上,这款“奶粉”是一种固体饮料,但其营养价值和奶粉天差地别,也就是说固体饮料被当作奶粉出售给家长,并造成孩子发育迟缓。
为什么要买这些奶粉?据了解,这些幼儿都被诊断为牛奶过敏,医生因此建议家长购买氨基酸奶粉给孩子食用。家长们随后去郴州某母婴店买奶粉,经导购员强烈推销,最终购买了这款产品。当有家长对产品包装上的“固体饮料”提出质疑时,导购声称这款奶粉是店里最好的奶粉,也是最畅销的,价格和进口奶粉差不多,许多过敏宝宝都在吃,所以家长就购买了该奶粉。以此为主食,可以想象孩子们的营养肯定跟不上,导致发育迟缓。
原来是导购员以及母婴店故意把固体饮料当作奶粉出售给家长,作为导购员故意诱导家长购买肯定是要负责任的,即使产品合格,商家就能避免处罚了吗?本身没有把自己包装得像奶粉,再把名字起得高大上,把固体饮料四个字放在不起眼处,不就是想把自己伪装一下,再配合导购员虚假宣传,家长其实一不留神就中招了。而且一瓶没有多大营养价值的固体饮料卖的价格和进口奶粉差不多,想必商家和母婴店赚的挺多吧,挣钱可以,但有句话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郴州“假奶粉”事件不是第一次
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假奶粉,早在年3月就有十几位家长请求处理假奶粉事件。这次事件的主角是一款不同品牌的固体饮料。
年郴州发生一起“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医院医生向患儿推销奶粉所致”医院医院院内便民药房和位于该院对面的母婴店,将“某款固体饮料”当作“特殊医学用途配方粉”销售给前来该院就诊的牛奶过敏体质患儿,并借以医生权威,使患儿长期将此款固体饮料作为唯一续命食物来源。
郴州市市场监管局经调查核实,该系列固体饮料公司印制处方笺和宣传单,明显误导患儿家属,使其认为该产品是专供婴幼儿食用的特殊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患儿家属带医院医院看病时,该院个别医生使用该公司印制的上述处方笺和宣传单,向患儿家属推介到便民药房或者母婴店购买该系列固体饮料,提供给有过敏等症状患儿食用。
这两起假奶粉是母婴店将固体饮料当作特医奶粉出售给家长,致使患儿营养不良,部分患儿身高、智力、行动能力明显落后普通儿童,严重的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
那么谁来替孩子的悲剧买单?如何预防类似的事件?举一反三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huacaijing.com/mycp/1419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