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掉队直播电商,黄峥错判形势
作者|谢孤白
编辑|嘉辛
年11月27日,在拼多多,一间名为“小小包麻麻”的店铺进行了直播,销售的商品以母婴、日用品为主,这场直播吸引了超10万人观看,有多款商品售罄。
这一年,直播电商汹涌,淘宝直播的GMV突破亿元,抖音是亿元,快手是亿元。
在之后的两年中,拼多多虽然在加快直播电商的布局。但相比竞争对手,它在进展上已经明显落后。
到去年,淘宝直播、抖音、快手的GMV分别变成了亿元、亿元、0亿元。
今年,直播电商的火热仍在延续,关键词变成了“品牌自播”。
我们发现,在这股直播电商浪潮中,拼多多的存在感很低,至少它尚未体现出过去那种快速成长、快速赶超对手的能力。
01压力陡增
拼多多披露完Q3财报,让投资人感受到了寒意。
三季度,拼多多收入亿,远逊于市场预期的亿;年活跃买家数8.亿,单季增长万,不及万的市场预期;同时,它的月活跃用户数为7.亿,单季增长只有万,放缓迹象同样明显。
财报发布后,拼多多美股盘前一度跌近20%。
增速放缓,虽然跟整体电商大盘增长放缓相关,但在电商新趋势上,外界还没看到拼多多有更多的突破。
当下,整体电商行业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
第一,传统电商迈入低速增长阶段。
一方面,电商大盘交易规模仍在扩大,但增速在放缓,从前几年的20%以上滑落至15%左右,今年1至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4%;另一方面,我国移动购物App行业月活跃用户数渗透率突破92%,饱和迹象明显。
第二,直播电商成了新的增量市场。
直播电商的市场规模从年的亿增长到接近2万亿,且这种新的带货方式正在被广泛接受——截至今年6月,用户规模数3.84亿,在电商直播中购买过商品的用户占比为66.2%。
在此基础上探讨拼多多为何要做直播电商,重点在于两个问题:直播电商能为拼多多带来什么?拼多多是否比其他平台更需要直播电商?
从拼多多的崛起说起,它能改写阿里、京东双雄割据的局面,核心是在商品供应侧及需求侧都打造出了差异化优势:
供给端,拼多多起家所掌握的是被淘系抛弃的低价产品供应链。
需求侧,拼多多的核心打法是“农村包围城市”,这种打法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因为“货找人”的逻辑降低了低线城市的用户购物门槛——推荐取代搜索成为主要的购物驱动;另一方面则是低价本身就具备刺激消费的作用。
如此一来,拼多多承接淘系、京东系之外的低价白牌商品,解决的是早期平台品类丰富度的问题;瞄准下沉市场解决的是用户需求的问题,低价策略既能做好低线城市的市场教育,也让拼多多早期快速起量。
再来看拼多多的拼购模式,它推出各类游戏机制,将“多乐趣”和“多实惠”连接起来,为的是提升用户粘性和活跃度,过去它广被诟病的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huacaijing.com/mybk/14196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