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会国际部就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
年六一儿童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首先,点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提出;纵观全稿,总体来说理念较为先进。为积极响应号召,支持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国际部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第一段的范围过于狭窄,目前制定者的思路未跳出服务于大城市儿童的思路。建议:还应包括旧书店、二手书店、用于童书交换的跳蚤市场。尤其是旧书店,虽然未必是公益性的,但对于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可能发挥良好的阅读促进作用,并且减少书籍浪费。举例来说,在长沙的一家“文明驿站”老刘旧书店,虽然是一家小本经营的旧书店,从年建立起来之后,就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让很多买不起新书的少年儿童得以用很低廉的价格能购得图书,过去34年来这样一家书店见证了很多寒门子弟成长为社会栋梁。
二、应增加一段:鼓励儿童书籍循环利用。如今市场上童书越来越多,购买也非常便利,我们在过去几年调研中发现,不少童书在短暂的使用之后沦为垃圾,由此带来的不必要的环境代价实际上非常可惜。因此,在儿童友好的城市的设计中,要考虑童书的鼓励循环、鼓励回收利用。
三、应该增加“生物多样性”。植物的配置不能只讲究颜值,除了强调使用本土植物之外,还应该尽可能丰富生物多样性。
四、在一章,建议加入“社会组织”,因为不少社会组织在推动儿童福利。
五、在中,我们认为“五年一评估”太久。“动态评估”应该建立动态反馈系统,随时能够接受申请、随时接受公众监督和情况反馈,并且随时能够分享最佳实践,从而形成良好的机制,以确保“儿童友好**”不沦为一种死气沉沉的自上而下的“体检+评估”的木僵机制。
六、在一节,要考虑投入与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尽管一些地方设置了母婴室,但是不开放。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使得母婴室成为了一种为“达标”而做的摆设。因此,应增加相关约束性条款,确保物尽其用,使其真正的服务于有需求的母婴。
七、建议明确将“无烟”要求纳入相关章节。(目前尚未看到有关于烟禁的内容)
八、建议增加“荒野”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落实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城市环境建设要遵循科学规律;郊野公园坚持“精野结合”,探索荒野式管理模式,鼓励有条件区域保留10%自然带。过分精致打理的“绿色空间”未必是良好的体验空间。相反,自然充盈、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方,往往蜂飞蝶舞,这些都有助于儿童观察生命、探索自然。
九、因公共空间所用技术,较多涉及到AI伦理、以及个人信息采集,还建议增加儿童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条款。#科技创新中伦理问题前瞻研究#
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摄:BCON李振文文
Littlejane
审
绿茵
年6月3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huacaijing.com/mybk/14195244.html